通知公告

中国植物生理与植物分子生物学学会2016年工作总结

日期:2016-12-30  访问次数:7836


2016年,中国植物生理与植物分子生物学学会在中国科协的指导下,在理事会的有效领导和广大会员积极参与下,在服务学术交流、科学普及、及自身能力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现将本年度工作总结如下:

一、搭建多层次学术交流平台,促进学术繁荣
学术交流与学科的发展相适应,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学进步是学会服务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环节。学会搭建多形式、多层次、多领域交叉、跨地区合作的学术交流平台,2016年共主办、承办各类学术会议7次,参会代表2800余人次,收录摘要近700篇。
“第一届中日韩植物生物技术国际研讨会暨第五届全国植物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大会”--于8月3日-6日在贵州大学召开。来自中国、日本和韩国78家科研机构的238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中国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会名誉理事长、原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院士以“Plant for Our Health”为题作了大会主旨报告,韩国植物生物技术学会理事长、韩国生命工程研究院 KWAK Sang-Soo教授,日本植物细胞与分子生物学会协会理事长、大阪大学MURANAKA Toshiya教授,中国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生态所何祖华研究员等25位专家为大会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会议期间还召开了中日韩三边植物生物技术研究联合会(The Trilateral Research Association on Plant Biotechnology,TRAPB)筹备会,拟定联合会章程并在大会上通过,确定了第二届、第三届中日韩三边研讨会将分别将在日本、韩国举行。
“2016海峡两岸植物生物学青年科学家学术论坛”--于9月23日至26日在中国计量大学举行。本次论坛主题为植物生物学与现代农业,着重讨论植物生物学研究进展、植物生物学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与展望,以及植物生物学与青年科学家成长。除特邀专家外,海峡两岸植物生物学青年学者代表们也作了论坛报告,就各自研究内容、最新研究进展等向参会代表进行了详细介绍,内容涉及植物营养学、植物逆境分子生理等方面。本次论坛的举办,为两岸青年学者相互了解最新研究内容和进展搭建了良好平台,积极促进了海峡两岸植物生物学青年科学家间的学术交流,提升了科学研究水平和质量,并为进一步交流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打造精品期刊,引领学科发展
科技期刊作为科技发展的方向标,承担着引领学术方向、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知识创新和繁荣学术交流的作用,科技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质量,直接影响到科技的发展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学会主办中、英文刊各一本,2016年,期刊建设取得了重要突破。
学会主办的英文期刊《分子植物》( Molecular Plant),2015年最新影响因子达7.142,在SCI收录的209种国际植物科学领域期刊中影响因子排名第6位,继续在亚洲植物科学领域学术期刊中排名第一。成功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第二期项目”。2016年8月《分子植物》举办了第二届“分子植物”国际研讨会,会议以“从基因到网络”为主题,来自美国、德国、英国、智利、奥地利、瑞士、韩国和中国等10多个国家的近30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提交了78份摘要和35份墙报。27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分别在植物激素与生长和发育、表观遗传、胁迫与适应、生物互作和系统生物学和作物改良等5个专题作了精彩报告。与会专家代表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交流。第二届“分子植物”国际研讨会成功召开不仅促进了国内外植物学科研工作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还将推动Molecular Plant快速成长为国际植物科学领域的顶级期刊,有助于提升我国植物学研究和科技期刊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植物生理学报》(以下简称学报)是中国科协主管、中国植物生理与植物分子生物学学会第一主办的科技学术类中文期刊,已连续十一年成为国内精品期刊。2016年,学报开展了期刊改版工作,英文文章标题、作者姓名及单位、摘要和关键词等内容移到文章最后,并增加英文收稿与接收日期、基金资助项目和通讯作者邮箱。列出的所有中文参考文献需同时写出英文内容,正文中引用时仍按中文文献方式引用。组建第11期“光合作用”专刊,计划发表21篇。第12期“十三五农业科技重点发展导向”专栏,邀请“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与农业相关的重点专项,如七大农作物育种、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农田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研发等领域的项目负责人对其承担课题进行前瞻性和引领性的介绍,为基层科研人员的选题和实际工作提供指导和借鉴。

三、依托科学普及,努力服务于社会
(一)打造品牌科普活动,普及植物科学知识
学会在公众科普方面,重点打造了“国际植物日”科普品牌活动。作为 “国际植物日”主题科普活动的中国协调方与发起者,学会不断开拓思路,创新思维,密切联系各组织单位,充分搞好统筹协调工作,在全国科技活动周期间举办了“国际植物日”大型科普活动。本次活动以浙江大学和上海科技馆为主会场,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华东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开大学、云南省植物学会等多地为分会场,举办了三十余场形式多样、互动性强、民众参与度高的科普活动。本届“国际植物日”活动将科普主会场拓展到科普氛围更好、民众参与度更高的科技场馆中,大大增强了科普的效果和影响力。活动期间,共有来自全国各地20余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中小学生,社会民众及各界媒体人士20000余人参加,编辑派送科普资料6万余册,科普网络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
(二)深度挖掘科普资源,打造科学家科普校园行
学会2014 年正式成立“植物生物学女科学家分会”(以下简称“女科分会”),成立两年以来,女科分会在科学普及方面发挥出巨大的活力,充分利用自身学科和专家智力资源优势,结合学会学术活动,开展科学普及,打造了“植物生物学女科学家科普 校园行”系列活动。2016年4月和11月,“植物生物学女科学家科 普校园行”分别走进西藏大学农牧学院和北京林业大学,采用专家与学生面对面的形式,普及植物科学知识,解答学科疑问、倡导生活智慧等,让广大的青年学生们成为优质、权威科普内容的受益者和传播者。
在11月召开的世界生命科学大会上,女科分会承办了“生命科学中的女性”专题论坛,通过中外女科学家的报告和讨论互动,展示面对生命科技领域突飞猛进的发展,发挥女性优势和创新潜能,享受科研事业,平衡家庭和事业的双重角色,同时,也鼓励年轻女性积极投身科学研究,促进生命科学研究的新发展。

四、加强国际合作交流,提升学会业务创新能力
(一)依托世界植物科学理事会,提升学会国际话语权
世界植物科学理事会(Global Plant Council,GPC)2016年年会于10月3日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举行,来自全球12个国家的植物科学组织共15位代表出席会议。我学会名誉理事长许智宏、副理事长何祖华代表学会受邀出席会议,秘书处郑亚洁受邀列席会议。副理事长何祖华研究员介绍了学会在学术交流、科学普及、女科学家分会及明年的活动计划及发展战略等方面的工作。随后,各与会代表围绕如何进一步加强各成员组织之间的合作交流,提高GPC作为全球植物科学组织联盟的国际影响力,如何团结全球植物科学组织应对全球植物科学焦点问题等展开讨论。会后,学会代表团一行应邀前往格里菲斯大学(Griffith University)、澳大利亚联邦科学院(CSIRO)、拉筹伯大学(La Trobe University)及迪肯大学(Deakin University)进行学术交流访问,与这几所大学的植物生物学科学家及部分华人科学家、中国学生进行了学术交流及座谈。
(二)积极举办国际会议,提升学会影响力
2015年学会积极举办了第二届“分子植物”国际研讨会、“第一届中日韩植物生物技术国际研讨会、2016中国作物营养强化项目国际研讨会三个国际会议,促进了我国及世界植物生物学学科的发展,大大提升了学会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中国植物生理与植物分子生物学学会
二〇一六年十一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