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普及

前沿科普

8-31 中国建成少数民族基因库

日期:2006-08-31  访问次数:3456


随着民族种类正呈加速消失的态势,世界各民族开始不断分散、融合和消失,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全世界的人类学家、遗传学家、民族学家几乎都开始共同关心一个课题:要建立目前存在的民族、分支与隔离群的永生基因库。

这个课题,正在被中国科学家攻克。随着中国少数民族DNA库在云南大学建成,超过8000份的少数民族DNA样品保存在该校一间并不起眼的实验室超低温储藏室里。这是一个采集了除台湾省外的中国所有省份,涵盖除高山族外的54个少数民族的DNA样本,是目前国内样品量最大、收集民族最齐全的基因库。

中国有56个民族和一些未识别群体,是世界上人类遗传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然而这些资源正面临着流失、混杂和消失的危险。”中国少数民族DNA库项目负责人肖春杰教授说,云南省少数民族众多,特殊的地理环境又使各民族之间长期隔离,形成了云南少数民族遗传结构的多样性和民族背景的单一性。云南也因此成了中国乃至世界人类遗传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少数民族基因是中华民族基因库乃至世界人类基因库的重要资源。“我们在研究中发现,现有南方藏缅语系人群的遗传结构,主要由北方迁入和南方土著群体不均等融合而成,证明了苗瑶语系人群的母系遗传结构属南方起源,此外,现代汉藏群体的祖先是大约一万年前生活在黄河中上游的古人类。”肖春杰说,这项研究首次系统揭示了云南25个少数民族Y-DNA(父系遗传)、mtDNA(母系遗传)和常染色体上共47个已知位点的基因频率或单倍群频率;发现7种新单倍群;发现摩梭人的父系遗传结构与云南藏族最接近,而母系遗传结构最接近丽江纳西族,提出其形成原因可能是摩梭人母系社会中的走婚制度,并确定了高血压、多指等疾病相关基因。

这个按照“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标准进行的项目耗时4年多,通过对中国54个少数民族及遗传病家系的血样采集,进行基因组DNA的提取标化保存,建立了中国少数民族DNA库,制定了两部血样采集DNA整理保存的国家技术规程。同时,开展了遗传多样性及民族源流和遗传病的基因研究,在遗传结构特点和民族源流方面,进行了探索和揭示,并开展了基因诊断、预防遗传病研究,对于中国人类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维护国家基因资源安全和区域健康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人类基因组计划是美国科学家于1985年率先提出的,其计划旨在阐明人类基因组30亿个碱基对的序列,发现所有人类基因并搞清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破译人类全部遗传信息,揭开生命与疾病之谜,使人类第一次在分子水平上全面地认识自我。1990年,这项耗资30亿美元的计划正式启动。随即,英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日本、丹麦等国都以政府名义制定了类似的“人类基因组计划”。

目前,人类已肯定的单基因遗传疾病和性状已达6600多种,另外还有众多的多基因遗传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以及至少3000多种不同方式的染色体异常引起的染色体病尚待研究。



摘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