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普及

前沿科普

9-22 奈良先端大学发表利用蛋白质形成多晶硅结晶的新技术

日期:2006-09-22  访问次数:3507


日本奈良先端大学在2006年9月14日~15日于东京国际论坛举办的“2006日本创新——大学商品展示会”上,就使用蛋白质的多晶硅生长技术进行了相关展示。该技术是用来生产半导体材料的,设想的用途是在塑料或玻璃底板上形成多晶硅层。与老方法相比,不仅可减少触媒即镍的用量,还可得到大粒径的硅结晶。该课题由奈良先端大学教授冬木 隆领导的研究室和松下电器产业联合研究。

利用非晶硅生成大粒径硅时,有一种用镍作为触媒的方法。此次介绍的技术则使用在外径约12nm、内径约7nm的蛋白质壳中包含镍的物质作为触媒。蛋白质壳称为铁蛋白质(ferritin)。

通过将以镍为核心的铁蛋白吸附到非晶硅层上,使镍发生分散。然后再利用紫外线和臭氧去除蛋白质。与普通蒸镀和溅镀法相比,其特点是更容易使镍分散到非晶硅层上。结果,就能使硅结晶粒径达到几个至十μm。可利用镍-铁蛋白溶液浓度,改变镍在非晶硅层上的吸附密度,以调节硅结晶粒径。

与蒸镀和溅镀等方法相比,制作相同粒径的硅结晶时,能够将镍用量减少2~3位数。原有的蒸镀和溅镀法容易使镍单体凝聚到非晶硅层的部分位置,因此用量就会增大。另外,由于镍都是相连的,因此结晶粒径就会变小。

实用化目标目前尚未确定。课题之一就是铁蛋白价格昂贵。不过,量产以后,估计价格会不断下降。日本Kikkoman等公司也已经制定量产计划。



摘自:日经BP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