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中国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多方式、多途径科普转基因作物知识

日期:2013-11-11  访问次数:8428


自上世纪80年代转基因植物问世以来,多种转基因作物已在全球多个国家广泛种植,为人类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农业产品。然而,长期以来由于我国民众对转基因作物知识缺乏足够了解,使得人们对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产生了强烈质疑。为了更好地普及转基因作物知识,使公众能更理性的对待转基因作物和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中国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会2013年通过多种方式、多种途径加大了对作物转基因的科普宣传工作。
2013年开始,我会参与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中国作物学会、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和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等学会共同发起、成立了农业生物技术科学传播平台。该平台联合植物生物学领域、食品安全与环境安全领域等多方面的专家,建有对公众开放访问的网站,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广泛开展农业生物技术知识传播、科学普及、信息服务等活动。
5月18日,学会借在上海辰山植物园开展第二届国际植物日活动之际,设立了“植物转基因技术与人类生活”大型展览与实物展示,普及转基因作物知识。此次展览不仅展示了转基因技术原理、发展转基因技术的意义等内容,还从科学角度解答了公众最为关心的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并对网络上误传的“转基因事件”进行了澄清和解释。数以万计的普通民众和少年儿童参加了本次展览,在公众中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配合转基因科普展览,学会在展览期间还特别设置“院士专家与媒体公众见面会”,由从事转基因作物研究的院士、专家现场为媒体、公众讲解转基因作物知识,并开展与新闻媒体、普通听众的问答互动活动。见面会由农业生物技术科学传播平台主席朱祯研究员主持,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陈晓亚院士,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卢宝荣教授分别从转基因知识介绍及发展转基因技术的意义和转基因安全评价等方面向到会的300多名公众与媒体人介绍了转基因科普知识,许智宏院士、陈晓亚院士、朱祯研究员和卢宝荣教授等专家回答了媒体、公众提问。包括人民网、解放网、凤凰网等在内的十多家新闻媒体对此次转基因科普活动进行了新闻报道,并被新浪、搜狐等多家大众门户网站转载,中央电视台第7套农业节目进行了视频新闻播报,在全国范围内收到了良好的科普效果。
2013年7月,学会主办的国内植物科学的核心期刊《植物生理学报》出版了“转基因植物”专辑, 希望帮助读者深入了解转基因技术、科学地讨论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客观评价转基因作物。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夏光敏教授精心规划专辑内容、热心组织专家约稿并亲自撰写论文,范云六院士、朱英国院士、朱祯研究员、卢宝荣教授、张大兵教授、张春义研究员、陈明研究员、傅强研究员、李阳生教授、赵德刚教授、侯丙凯教授、安海龙教授、李家儒教授等诸多专家学者发表了相关述评、综述和研究报告,《学报》主编何祖华研究员撰写了主编寄语《科学的思考和责任》。专辑介绍了国内外转基因作物研发进展,论述了转基因技术在生物育种、作物遗传改良上的应用,探讨了转基因食品安全、转基因环境生物安全、我国转基因作物安全管理体系及生物技术舆论导向、转基因作物及其产品的标识与检测、抗虫转基因水稻对非靶标生物的生态安全性等诸多公众关注的问题。
此外,学会理事长许智宏院士2013年5月接受了《科学时报》记者的专访,对转基因作物知识进行了科学地解读。2013年7月学会常务副理事长陈晓亚院士参加了中国科协第29期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解答了媒体公众有关转基因的问题,对转基因作物和转基因食品安全性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科学的解答。2013年11月何祖华秘书长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主编培训班上就转基因植物和科技期刊的责任做了讲授,科普了转基因作物的知识,对重点“转基因事件”从科学角度进行了解释和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