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普及

前沿科普

11-06 科学家找到粘性区域性质影响细胞附着的方式

日期:2006-11-06  访问次数:3555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2006年11月6日报道:根据Max Planck研究所和Heidelberg大学科学家的研究,细胞特定粘性区域的数量和大小都不是主要参数,最重要的因子是它们伸出细胞的程度。感染了疟疾的红细胞用这些刺猬状结构实现黏着策略。结果已经发表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

血液的流动取决于液体动力。血细胞通过特殊的粘性分子附着在血管壁上,这些分子也叫受体。很多时候受体以纳米大小斑块形式聚集于细胞表面。整个过程通过钥匙-锁原理实现,粘性分子只和特定分子结合。这保证了细胞被带到所需的地方发挥作用。

这对于医学很有帮助,如疟疾的治疗等。游离的粘性细胞还包括骨髓中干细胞等。为了更好的了解这一过程,需要知道液体动力学和粘性分子相互作用的细节。Max Planck研究所的科学家发展了研究受体密度,大小,数量对粘性影响的计算机模型。在数百万次的计算机实验中,他们研究这些参数如何影响粘性分子找到对应分子的速度。这些计算非常复杂,因为每个细胞都需要计算数以百计的斑块。

开始他们发现液体流动越快,粘性分子结合越快。然后科学家改变了密度,并设置了阈值,然后粘性分子结合速度不再增加。类似实验显示这些区域的大小作用同样不明显。但是改变伸出长度的效果却非常明显,哪怕只是很小的改变。他们也许发现了普遍的一种规律,此项研究还在继续。



摘自: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