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普及

前沿科普

11-16 玉米黑粉病基因研究新进展

日期:2006-11-16  访问次数:3534


农博网2006年11月16日讯:当玉米感染上玉米黑粉病菌后,玉米棒上会长出大小不等的瘤状物。至今为止,科学家们还没有找到有效治疗玉米黑穗病的方法。但是,最近国际上的一个研究小组在解决这个问题上有了非常重要的研究进展。

来自德国马普所陆地微生物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已经分析出玉米黑粉菌的基因组。在真菌的7000个基因中,他们发现一些基因致使真菌能够固定于活体植物,而不是使植物致病而死。这些基因也有可能帮助真菌躲避植物自身的防御系统而得以存活。研究人员希望能将这些理论应用于依赖于活体植物的玉米黑粉病菌研究。

在墨西哥,玉米黑粉瘤被当作一种观赏性的东西,但是世界其他国家的农民们都认为玉米棒上长出这种瘤状物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因为,长有这种瘤状物的玉米棒即不能再加工成玉米糊也不能制成爆玉米花,只能当作牲畜的饲料。美国的农业专家一直都在想办法对付这种黑粉菌,却一直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

来自德国马普所(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Terrestrial Microbiology)陆地微生物,美国麻省哈佛总医院(The Broad Institute of MIT and Harvard)等27个研究单位对U. maydis的基因组序列进行了测定,这是第一次对活体植物寄生虫进行基因组测序。研究人员识别出了为所分泌出的功能未知的蛋白编码的几个基因团:整个基因组范围的表达分析表明,这些成团基因的作用在患病期间被增强。这些基因团的突变经常影响到致病能力,其影响范围从致病能力完全丧失到致病能力超强不等。 这一结果已刊登在11月第一期《Nature》上。



摘自:农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