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普及

前沿科普

02-01 中国科学家成功克隆水稻光敏感雄性不育基因

日期:2012-02-01  访问次数:3597


中新社武汉2月1日电(记者 艾启平)华中农业大学1日公布,经25年不懈攻关,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启发课题组成功克隆控制水稻光敏感核不育基因。

据了解,光敏感雄性核不育水稻农垦58S于1973年在湖北沔阳(今仙桃)发现,被认为是“国宝级”遗传资源。1987年启动的中国国家“863”计划,将利用光敏感核不育培育“两系”杂交稻作为主要内容之一列入生物技术领域。从1987年开始,华中农业大学的张启发课题组就一直致力于克隆控制水稻光敏感核不育的基因。

张启发院士称,光敏感雄性核不育水稻具有在长日照条件下不育,短日照条件下可育的育性转换特性。研究发现,控制水稻光敏感核不育的基因pms3是一个长链非编码RNA,该品种水稻与正常水稻品种在pms3区间存在一个碱基的突变。该基因表达受光周期调控,在长日条件下,pms3基因的正常表达对花粉发育至关重要。

张启发介绍说,光敏感核不育水稻杂交体系被称为“两系”杂交稻。与传统“三系”杂交稻相比,“两系”杂交稻简化了杂交育种和制种程序,降低了种子成本,且自由配种,能充分发挥杂种优势。pms3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分析的研究成果,可以直接应用于水稻“两系”不育系的培育,促进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的发展。

他还指出,生物基因组DNA序列分为编码和非编码序列。长期以来研究主要集中在编码序列,近年来发现非编码序列也发挥重要功能,但目前研究较多的是小分子非编码RNA,对长链非编码RNA研究还刚开始。pms3基因还是水稻中第一发现并进行了功能研究的长链非编码RNA,这为长链非编码RNA的功能研究开辟了新领域。

近日,《美国科学院院刊》发表了中国科学家成功克隆出pms3基因这一成果,该文第一作者为华中农业大学丁寄花博士。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