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奇妙的生态世界——中科院第十五届公众科学日暨国际植物日大型科普活动成功举行

日期:2019-05-23  访问次数:6624

      一年一度的中国科学院“公众科学日”今年迎来第十五届,本届公众科学日的主题为“科技强国 科普惠民”,主要向社会全面展现科技造福人类的巨大成果及美好愿景,激发广大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对科学的关注和兴趣,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建院70周年。

       5月18日上午,“奇妙的生态世界”主题公众科学日暨国际植物日大型科普活动在何祖华研究员的主持下拉开序幕。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唐威华研究员介绍了国际植物日活动的相关情况,并宣布了科普嘉年华正式启动。

       随后,晁代印研究员做了题为《我们的食物从哪里来》的科普讲座,有趣生动的内容吸引了百余位听众。报告中,晁代印研究员介绍了传统粮食作物通过基因工程的改造后所表现的众多优良性状,以及在漫长进化史上所发生的有趣演化。在交流提问环节,活动现场气氛热烈、提问积极,小朋友和家长都遨游在植物的世界里。

       杨琛研究员又带来了内容新颖的科普讲座《肠道里的小人国和细胞里的大工厂》,向大家介绍了各种奇妙的微生物细胞工程及其产物是如何改造利用从而造福于人类于食物、药物等各个方面。随后,小朋友们和杨琛研究员进行了热烈的互动,交流了基因改造等有趣的问题,激发了他们科学探索的兴趣。

       谭安江研究员为大家带来了题为《“蚕”氏物语:从吃苹果到吐蜘蛛丝》,系统介绍了家蚕的相关科普知识,并生动地展示了转基因家蚕所表现出的奇特新性状,极大激发了小朋友们的好奇心与想象力。

       18日下午,小朋友和家长在志愿者的带领下参与了公众科学日实验室开放活动。本次共有14个实验室加入实验室开放活动,为公众精心准备了许多有趣的主题,例如植物的“亲子鉴定”、水稻种子形态考察、水稻叶片DNA提取和观察、光对种子成长的影响、植物与昆虫的攻防互作、探索生命基本单元-细胞的奥秘、非你莫‘薯’、人类健康的“安全卫士”、会发光的细菌、微生物的制造、蓝细菌与代谢工程、虫草是怎么形成的、我和蚕宝宝有个约会、微观昆虫小世界等。伴随着志愿者的指导讲解,孩子们撸起袖子,戴上手套,仔细观察了显微镜下奇特的微观世界,领略了多种微生物创造的美丽王国,赞叹于昆虫精妙的躯干结构及其有趣的取食过程。最后每个小朋友不仅收获了精美的科普活动证书,更重要的是在学到科学知识的同时体验了与植物、昆虫和微生物近距离接触与“对话”的乐趣。家长们表示今天学到了许多有趣的科学知识,和孩子一起动手做实验,真是既难忘又开心。

       在5月18-26日,通过海报的形式,在1号楼大厅举行《太空培养植物》展览,本次展览对太空培养植物的原因、现状、影响以及将来的发展进行了详细介绍,吸引了一大批中小学生驻足观看。

       初夏凉爽的晴空下,神奇奥妙的生物科学知识与轻松有趣的实验室互动体验伴随大伙儿度过了一个愉快而有意义的周六。中科院的公众科学日,让深奥的科学知识通过有趣活泼的传播方式深入浅出的普及给公众,从讲课式的刻板灌输,变成一个个探索性的科学小游戏,充分体现了活动的趣味性和互动性,让孩子们在快乐的自主学习中接受科学精神熏陶。本次活动也为公众搭建了成熟完善的科普交流平台,营造了尊重科学热爱科学的良好氛围,在传播科学知识和科学思维的同时,呈现了科学的魅力,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引导公众正确理性地认识科学技术,用科技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