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2022国际植物日之南开大学站成功举办

日期:2022-05-31  访问次数:5768

5月22日,由中国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会主办,天津市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会承办,以“2022年国际植物日活动之—南开大学站”活动以“植物与碳汇”为主题在南开大学综合实验楼举行。此次科普课堂为2022年南开大学科技周特别活动,邀请了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磊教授团队以及实验教学中心的师生,以现场直播的形式为大家展示了科学实验。本次活动吸引了大中小学生以及社会人士300余人参加。

其中,李磊教授团队以“植物与绿色碳中和”作为主题,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在疫情防控的背景下,将展示内容做成了精美的视频呈现给大家(视频链接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CY411F7Tr?p=1&share_medium=android&share_plat=android&share_session_id=29b10516-edee-4249-8be4-3456c38febb9&share_source=WEIXIN&share_tag=s_i&timestamp=1653221527&unique_k=qN9wsB1)。团队助理研究员侯宇奇、李甜甜和柳茵茵生动形象地从四个方面介绍了“碳中和”“碳排放”“碳吸收”的概念、植物与“碳中和”、伊乐藻细胞的制片与观察、“南开大学与光合研究” 让大家对伊乐藻光合作用的神奇作用有了直观形象的认识。

首先,视频介绍了相关知识的概念。碳中和一般是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 从碳中和的概念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植树与碳中和有着直接而密切的关联。 通过增加植树造林、保护森林增加碳汇,已被国际社会公认应对气候变化的一种有效方式。

随后助理员为大家展示了观察植物细胞叶绿体的实验。实验步骤分两步:一是选取伊乐藻,做成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方形的植物细胞上上有密密麻麻的绿色小球体,这就是“叶绿体”,绿色植物显示的绿色,就是这些叶绿体的颜色,光合作用就是叶绿体的主要功能。二是观察、验证伊乐藻光合作用的过程。把新鲜的伊乐藻浸在大玻璃缸的水里,在台架上固定,可以看到伊乐藻在灯光照射下开始不断冒出气泡而且高关照要比普通光照产生的氧气更多。最后助理员为观众解释了其背后的科学原理。植物都是有无数个植物细胞构成的,植物叶肉细胞中通常含有50200甚至更多的叶绿体,叶绿体生活结构的细胞器。当阳光照射植物时,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发生复杂的光反应过程,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碳水化合物用于植物生长氧气则排放至空气中。

实验结束后,参加会议的中小学生都会积极提问,比如“大树上的叶子也会产生光合作用吗?” “植物细胞为什么是长方形的?”“如何证明实验中不断冒出气泡是氧气呢?”等有趣的小问题,老师们逐一详细解答。

此次活动不仅让参与者通过本次活动深刻感受到植物科学的魅力,让学生与家长对植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拉近了普通市民与科学的距离,同时更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深处播种下了生命科学的种子。

据悉,本次活动由中国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会主办,天津市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会承办。通过播种和认识植物的活动,让大家与植物结缘,让青少年对我们的活动留下深刻印象,让保护植物、绿色农业的理念传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