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全国植物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研讨会》会议纪要

日期:2007-11-26  访问次数:548

      由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组织培养与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和 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由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珠海园艺研究所和广东省植物生理学会共同承办的《全国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研讨会于2007119-12日在中山大学召开。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副理事长、《植物组织培养与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黄学林教授具体组织了本次大会。

      本次会议的赞助单位有: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珠海市园艺研究所、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先正达(Syngenta公司、孟山都(Monsanto Company)公司、深圳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东省惠东县九华农贸有限公司(国家扶贫龙头企业)、广东省江门市鸿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广东农科院花卉研究所、上海稼丰园艺用品有限公司、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蔬菜研究所。

      来自22个省、自治区 共267人参加了会议,提交论文摘要166篇。 会议邀请了张启发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校长邓秀新教授和方向东副巡视员等来自农业部科技司、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中科院发育遗传研究所、中国林科院、香港中文大学以及九华农贸有限公司(国家扶贫龙头企业)相关企业等有关专家分别做了11大会报告和12个专题报告 (详见附录1)。 同时安排了5810分钟的口头报告 。 报告内容涵盖了目前植物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的10 热门主题:1、植物生物技术与生物安全\环境保护;2、植物细胞全能性表达及其调控;3、主要粮食作物的基因转化技术研究进展;4、原生质体与体细胞杂交;5、花卉的生物技术育种;6、林、草和果、蔬生产中的生物技术;7、生物技术与药用(经济)植物的开发利用;8、分子农业(Molecular Farming)与生物反应器;9、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保存;10、植物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

      中山大学副校长黎孟枫、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徐安龙教授和广东科协副主席汤世华出席了开幕式, 开幕式由《植物组织培养与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山东大学生科院副院长夏光敏教授主持。黎孟枫、 徐安龙、汤世华和黄学林教授分别致词。

      与会人员中,来自高等院校的人员有123(46%), 研究单位128(48%), 企业代表16(6%),其中高级职称92人(34%),研究生68人(25%) 显示出此次会议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及代表性。会议期间与会同事进行了积极的交流, 还参观了肇庆七星岩与鼎湖山国际自然保护区。

      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主赵德刚教授主持了会议的闭幕式, 在会上 有6位与会同事从各自的角度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总结与评价。总的看来, 与会者对邀请政府官员、科研工作者、以及企业家搭建交流平台共同探讨植物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的热点问题的方式表示赞赏,认为会议组织的大会报告和专题报告有代表性, 学术水平较高, 信息量大,参加会议收获较大,是一次组织成功的会议。与会代表对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相关法规也了有新的认识。 希望能进一步定期召开这种会议。 有的与会同事在归途中还用手机给组委会发来短信息, 再一次感谢组织委员会组织了这种收获良多的会议,希望能有机会参加定期召开的这种会议。同时与会议者也指出虽然本次会议会期有3天,但缺乏进一步的专题讨论和相关的企业的参观。

      尽管这一次会议不能完全代表中国植物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的水平, 但从所提交的论文来看,产、学、研 相结合的研究项目和植物生物技术成果产业化程度均有待提高。

      《植物组织培养与生物技术》 专业委员会 14位委员中有9位参加了本次会议( 黄学林、 夏光敏、赵德刚、赵洁、储成才、许鸿源、李冠、李明军、黄霞) 在会议期间举行了一次例会, 对本次会议进行了及时的总结。与会委员们认为此次会议能成功召开是专业委员会群策群力、发挥各地组织委员会委员的优势、认真筹备和共同努力的结果。为了增加《植物组织培养与生物技术》 专业委员会的活力和影响力,专业委员会拟增加委员的数量, 重点是增加农、林院校和研究单位和相关的企业的的人选。与会的专业委员一致同意先增补 福建农林大学油料研究所的庄伟建教授、杨州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王幼平教授和 广东省江门市鸿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苏炳豪 为专业委员会的委员, 呈请常务理事会审核。

      根据本次会议的反馈,《植物组织培养与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计划于2009年召开第二届《全国植物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研讨会》,并在2008年分别先由夏光敏教授在山东,赵德刚教授在贵州,庄伟建教授在福建进行初步筹备, 最后整合全国的力量在合适的地点召开第二届会议。

      本次会议通过3天的认真的学术交流, 根据我国植物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的现状,形成了对我国和广东植物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的3项建议

1、加强对植物体细胞全能性表达及其调控的基础研究,促进植物生物技术产业化的进程。

2、深入研究生物安全,促进转基因生物技术的革新。

3、加强广东马铃薯脱毒种薯本地化生产及采后保鲜贮藏和深加工的研究,保证广东马铃薯产业的持续发展。

      此次会议的组织任务,主要由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黄学林教授所在的植物生理及分子生物学研究室的教师及研究生承担,能够顺利完成任务,体现了他们参与学术活动的能力。 与会同事对他们的努力和负责精神表示赞许和感谢。


 附录1、

对促进我国、广东植物生物技术产业化的建议。

全国植物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研讨会( 2007年 11 9-12, 广州中山大学)通过3天的认真的学术交流, 根据我国植物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的现状,形成了对我国和广东植物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的3项建议:

 1、加强对植物体细胞全能性表达及其调控的基础研究,促进植物生物技术产业化的进程。

农业是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 生物技术育种是产业化过程中重要一环。该技术是包括基因转化、体细胞融合和体细胞诱变等技术,它们与传统育种技术的本质相似,都是导入优良基因进行遗传改良。要使植物生物技术成为植物育种的常规手段,我们必须解决“ 基因问题”、 “再生问题” 以及 “生物安全”问题。“基因问题”是要导入什么样的目的基因,要挖掘基因资源,筛选出高效的目的基因。“再生问题” 是要筛选出合适的基因受体,并建立其植株再生体系。随着基因组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解决 “基因问题” 已不再是非常困难的事,而“再生问题”却常常成为作物生物技术育种的瓶颈环节。如, 水稻的离体植株再生问题,目前只较成功地实现了japonica rice varieties的再生, 而对indica rice varieties 特别是属于group 1 的品种的植株再生还是有待解决的问题, 又如,目前主要栽培香蕉品种的胚细胞悬浮培养及其植株再生都是比较困难的。 这类问题在我国的5大类作物中, 特别是果木和林木中并不少见。 这也影响了这些品种的基因转化与分子育种的进展。这些问题的解决取决于我们对植物体细胞全能性表达及其调控机制的了解。

尽管植物体细胞全能性的理论的提出已有100多年历史(Gottlieb Haberlandt 1902也已报道有1000多个植物种类在离体条件下获得植株再生,然而对植物体细胞离体植株再生的诱导不少还是靠经验性的实验,甚至用同一外植体组织培养时可能其中一部分诱导出有器官发生能力和/或胚性的愈伤组织,而另一部分则为无器官发生能力和/或非胚性的愈伤组织。 许多与会者认为类似涉及这些基础问题的组织培养研究项目, 近年来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成了“鸡肋”项目。

2005年 美国科学杂志” Science“ 列举了未来1/4 世纪科学家要面临的25个顶级科学问题, 第9个问题就有关植物体细胞全能性的问题, 即 “单个植物体细胞是如何转变成完整的植株(How does a single  somatic cell become a whole plant?)?”。这说明植物体细胞全能性表达及其调控的问题是国际范围的难题, 这一基础问题研究进展将会加速植物生物技术成果产业化的进程。因此,我们建议 在植物生物技术领域中,必须专门立项,加强对植物体细胞全能性表达及其调控的基础研究。

参考资料:本次会议的大会报告

1)黄学林,植物体细胞全能性表达及其调

2) 夏光敏,麦不对称体细胞杂交技术及其在分子育种中的应用

3)邓秀新,柑橘果实色泽形成的分子机理与改良研究

2深入研究生物安全,促进转基因生物技术的革新

转基因生物技术在全球的迅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作物育种的进程和创新。利用转基因生物技术对农作物进行遗传改良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作物育种的效率,而且还能逾越传统杂交育种过程中不同的物种之间进行基因转移的生殖障碍,使有益基因的导入可以发生在亲缘关系很远的生物物种之间,极大地扩展了对种质资源利用的空间。同时,利用转基因技术进行作物品种改良还有益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和资源的规范化管理。由于这项技术的开创性和巨大利益推动,世界各国都在转基因作物的培育和应用方面予以了高度的重视和进行了大量的投资。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由全球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和交易所带来的经济利益超过了60亿美元。因此,专家认为“基因革命”(gene revolution)所带来的新技术的新产品,将在改变全世界农民的生产方式和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以及有利于环境保护方面起到划时代的作用。然而任何新技术的产生和应用都像一把“双刃剑”,它在带来巨大经济和社会利益的同时,也会引发一些潜在的问题。转基因生物技术及其产品在获得巨大成功和广泛应用的同时,也引起了全球范围内对转基因产品的生物安全问题的顾虑,甚至是激烈的争议,使得生物安全已经成为一个无法避开的问题提到了议事日程。因此,只有正视转基因生物的生物安全问题,通过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理性的分析揭示转基因生物的可能存在的生物安全问题,使育种家、科学家和人民大众了解生物安全问题并提出可行的解决的方案和具体的措施,才能够促进转基因生物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转基因产品的广泛应用。

因此,在本次会议上 专家们建议我们必须加强如下两方面的研究:

1)我们必须了解和研究生物安全的定义以及所涵盖的内容。

水稻是全球最重要粮食植物,并已完成了基因组的测序。我们认为水稻生物技术育种将进入黄金时代, 而转基因水稻的生物安全及其管理也是世人最瞩目的问题。 因此以转基因水稻为案例,进行多学科合作的分析转基因水稻商品化生产可能带来的生态环境安全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 通过科学和理性的方法来探索和了解转基因作物的生物安全问题,可为转基因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转基因产品的广泛利用保驾护航。

2)我们必须在转基因技术本身上进行重大革新,如加强基因删除技术的研究,培育无选择标记转基因植物, 从技术上减少人们对转基因作物生物安全的疑虑。

转基因作物提高作物产量、减少除草剂和杀虫剂使用量、 并大量节省劳动力,因而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人们担心转基因植物中的选择性标记基因或其它外源基因通过花粉和种子等途径在种群之间扩散产生“超级杂草”,或使其他植物的性状产生意外改变,对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产生危害,也有人担心转基因作物和以此为原料制造的转基因食品对人体有不良影响,世界各地对转基因植物安全性问题的争论和担忧已经影响了转基因植物商业化的推广和应用。

为了摆脱转基因技术在推广和应用中的诸多烦恼,我们必须研究和开发新型的转基于技术。 如进行转基因植物花粉不育技术、无籽技术、叶绿体转化技术以及基因删除技术,用于解决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问题。目前,外源基因删除技术已经在烟草、矮牵牛等几种植物上试验成功。可以预见,通过适当的改进和完善,外源基因删除技术将在大田作物、林木、果树、瓜果蔬菜和园艺观赏植物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参考资料:本次会议的大会报告

1)张启发( 华中农大),中国为什么要发展转基因作物

2)方向东(农业部 科技司),中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

3)卢宝荣(复旦大学),了解生物安全,促进转基因生物技术

4)赵德刚等( 贵州大学,本次会议的专提报告)利用基因删除技术培育无选择标记转基因植物。

3、加强广东马铃薯脱毒种薯本地化生产及采后保鲜贮藏和深加工的研究,保证广东马铃薯产业的持续发展。

1)马铃薯产业在我省发展迅速:马铃薯适宜在17℃以下生长,在冬季我省不同区域都能分别满足马铃薯的生长需求。广东发展冬种马铃薯生产具有优越的气候、土地和区位条件,在广东发展马铃薯生产大有作为。我省约有1800多万亩耕地适宜冬种生产,发展马铃薯生产具有广阔的空间和时间,近年来全省冬种面积在1200万亩左右,还有大量的土地可供开发冬种马铃薯生产。2006年全省马铃薯生产面积64.2万亩,单产292.9公斤,总产18.8万吨;2007年全省马铃薯种植面积预计70万亩,单产295公斤,总产20.65万吨。其中惠东县2006年春收马铃薯面积达到10万亩,总产(鲜薯)20万吨,是我省马铃薯出口的主要基地县之一。农民从马铃薯产业中获得纯收入达2.7亿元。经过多年的经营,我省拥有“九华”、“平海”、“康绿宝”等一批在东南亚国家市场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品牌。

广东发展马铃薯产业还有不可比拟的区域优势,市场前景广阔:广东面临港澳,与东南亚国家距离相对比较近,水陆交通运输发达、便利,产品上市快。冬种马铃薯在春节至清明期间收获上市,比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提前了三个月,期间正值全球马铃薯上市淡季,马铃薯销路好、价格高,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由此可见我省马铃薯发展已经呈现出十分广阔的前景。

2)脱毒种薯供应是制约我省马铃薯大面积发展的瓶颈。

脱毒种薯目前采用茎尖分生组织培养技术脱去主要病毒,获得无菌苗,取腋芽诱导产生微型薯(常称为原原种),用脱毒原原种播种,收获后获得的种子叫原种,继续使用原种繁殖下去的原种一代、再用原种一代繁殖的叫原种二代,原种二代繁殖后就成为生产用种,生产用种。播种后获得商品薯。

研究已证明,病毒感染是造成马铃薯种质退化主要的原因。由于病毒种类多,抗性遗传复杂,导致了抗病毒育种的困难。由于我省气温偏高,降雨较多,传毒媒介和病毒毒源多而复杂,品种退化速度快,容易造成商品薯产量低质量差。加上科研、技术水平等原因的影响,目前我省马铃薯还不能就地留种。因此,每年都必须从北方调入种薯,还因马铃薯用种量大,每亩约需100-150公斤,运输量大、路途远、种薯损耗多、成本高,严重地阻碍了我省马铃薯生产面积的扩大发展。如 惠东九华农贸公司,是我省“九华”品牌马铃薯生产公司,也是我省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2006,发展种植面积10万亩,需种薯达1万吨,单单运费每年将达700万元(从内蒙到惠东,两地短途及火车运输 每60吨需3.5万元)。按发展目标,2010年全省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那么全省消耗在种源的运费将超过7000万元。因此,如何大规模地生产脱毒种薯就成为大面积发展马铃薯的种植瓶颈环节。目前我国的内蒙古、云南等省区在马铃薯脱毒、组培、快繁、原原种工厂化生产技术方面已处于全国领先并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但由于各种原因时至今日,我省脱毒种薯生产和病毒检测的研究是非常落后的。甚至可以说是一片空白。应着力解决种薯供应和加快相应问题的科学研究已成为我省发展马铃薯产业所面临的非常迫切的问题。

      3)广东马铃薯的进一步的发展也受到保鲜贮藏技术和马铃薯深加工技术的制约。

马铃薯是一种鲜活的农产品,其特点是在较短期内相对集中上市,市场发展达到饱和状态是必然趋势。如果市场饱和,产品价格低。目前我省马铃薯绝大部分都是以鲜薯销售为主,极少用于产品深度开发利用,以1公斤马铃薯为例,加工成薯条可增值15倍,转化成环糊精可增值19倍。因此,广东马铃薯的进一步的发展也受到保鲜贮藏技术和马铃薯深加工技术的制约。在应着力解决种薯供应和加快相应问题的科学研究的同时我们必须加强对马铃薯保鲜贮藏技术和马铃薯深加工技术的研究。以保证广东马铃薯产业的持续发展。在这一领域生物技术将发挥应有作用。

  参考资料:

1.胡成来(本次会议的专提报告)广东省马铃薯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2.  冷冰、黄学林(本次会议的论文摘要)广东马铃薯脱毒种薯本地化生产的研究进展

3、庞淑敏(本次会议的口头报告,郑州市蔬菜研究所):豫马铃薯脱毒及产业化应用。


附录2

全国植物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研讨会大会邀请报告和专题报告


大会邀请报告

1、中国为什么要发展转基因作物。(张启发院士,华中农业大学,)

2、柑橘色泽形成分子基础与改良研究。(邓秀新教授,华中农业大学校长,特聘教授

3、中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方向东副巡视员,农业部生物安全办公室)

4、从极端环境下生长的物种中克隆基因用于提高植物的抗逆性。(林忠平教授,北京大学)

5、分子农业与生物反应器。(姜里文教授,香港中文大学

6、了解生物安全, 促进转基因生物技术。(卢保荣教授,复旦大学特聘教授

7、小麦体细胞杂种的表观遗传变化、优质新基因的产生及分子育种。(夏光敏教授,山东大学

8、水稻光合同化产物分配的分子调控。(储成才研究员,中科院遗传发育研究所

9、植物体细胞表达全能性的调控。(黄学林教授,中山大学

10、生物技术与花卉产业化实务。(金剑平博士,珠海园艺研究所

11、花卉生物技术研究进展。(李洪清教授,华南师范大学

专题报告

1. 林木体细胞胚胎发生与品种改良(齐力旺教授,中国林科院林业研究所遗传学首席专家,

2.草坪草和牧草生物技术与抗逆育种(郭振飞教授,华南农业大学,

3.多倍体水稻育种与绿色革命(蔡得田教授,湖北大学),

4.玉米转化技术促进转基因产品的开发(李相敢博士 美国,Syngenta Biotechnology Inc):

5.利用基因删除技术培育无选择标记转基因植物(赵德刚教授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6:新型蛋白酶抑制剂基因与抗虫转基因植物的培育(徐增富教授,中山大学

7.兰花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朱根发研究员,广东农科院花卉研究所

8:山药种质超低温保存 (李明军,河南师范大学 )

9. 广东省马铃薯产业发展的问题与对胡成来,国家扶贫龙头企业,惠东县九华农贸有限公司总经理

10.灵发素的研究概况(许鸿源教授广西大学)。

11.甘蓝型油菜与近缘属体细胞杂交的研究(王幼平教授杨州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12,抗真菌三价载体转化辣椒的研究(曾富华教授,湛江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